我知技术

我知技术

“这些天,当我教练别人时,如果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,我就让他们进入沉静,把问题轻轻地抛到纯粹觉察中,然后等待答案浮现。浮现出的答案通常是“我知”,完整而清晰。通常,作为一个替代方案,我对代表他们将问题轻轻地抛到纯粹觉察中。我告诉他们以上这些,然后他们只需等待纯粹觉察的回应就可以了。

有时,如果我们都卡住了,向纯粹觉察提出的最好问题便是:“要问的最佳问题是什么?”我最喜欢我知技术的地方在于,答案来自提问者的内在,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参考或权威人物(比如我)。他们能感受到对自己而言什么是正确的,答案来自他们的内在,这真是太棒了!然后,他们的内在的“我知”会引导他们,没有比这更完美和更真实的了!我就是喜欢我知技术!

– 史蒂夫•斯特劳斯

检查你的宇宙邮件收件箱

我知技术来源于瑜伽练习。大多数人都认为瑜伽只是对身体的伸展和弯曲。其实瑜伽远不止这些,“瑜伽”这个词的意思是“结合”,它意味着将内在和外在的体验结合起来。

据说,一个名叫瑜吉·帕坦伽利(Yogi Patanjali)的伟人是“瑜伽之父”。帕坦伽利创造了关于瑜伽的主要著作《瑜伽经》。在《瑜伽经》中帕坦伽利描述了一个叫做“SANYAMA”的过程。这个练习从将意识带入纯粹觉察开始,然后你允许自己的意识静静地产生一个想法,并将其交托给纯粹觉察。

如果做得恰当,这将给你带来清晰和洞察。这都是你自己的觉察,这是你“知道”的来源。即使没有得到回应也是一个答案。这意味着知道的时机未到。这意味着你的宇宙邮件收件箱是空的。练习我知技术就像学习如何从宇宙中查收你的电子邮件收件箱一样。

在古代吠陀文献中,纯粹觉察的一个定义是:“只知真相的觉知”。这是我们自己的觉察,我们对生命、生活的“所知”就来自这里。这是我们的“我知”的来源,正是它让我们拥有了所有的体验。

练习我知技术时,当你把一个想法交托到纯粹觉察中,你往往会收到某种反馈。反馈可能是一个洞察,一个对你已经熟知的东西的确认,一个想法或对某些事情更有清晰感。当你对反馈感到不确定时,那可能是你内在有太多的情绪或精神上的静电或噪音。也可能是你知道答案的时机未到。宇宙本质上是非常有效率的,在你不适合知道某事之前,它不会自找麻烦给你发邮件。但是有时候,通过使用我知技术来查看你的宇宙收件箱是非常有价值的。

当你有了一个想法,轻轻地将它释放到纯粹觉察中,它就会激活自然法则——潜藏在纯粹觉察中的无限的潜能的全部力量。练习我知技术是使自己与自然法则相校准的强有力的方法。在我知技术中,一个人并不是在指挥自然法则,而是学会如何与自然法则融为一体。

对“一切如是”保持当下

为了让你在使用我知技术的过程中,允许自己将来自纯粹觉察的反馈呈现出现,你必须愿意对出现的任何反馈保持当下。这意味着你不需要加工呈现的内容,也意味着对你的问询结果也没有任何执着。

更多地使用内进技术和远观技术来培植对“一切如是”保持当下的能力。通过练习这两个技术,你培养了一种可以处理自己的任何情绪的自信。这就在你的内在发展出了“精通情绪”的品质。你成了“处理感受”的黑带高手,这不是擅长压抑或驱赶感受,相反,它掌握了用内进技术来完成未完成的体验,用远观技术将觉察从身份认同、期望、投射和反应中抽离出来的能力。

这是你能拥有的一项非常好的技能,它会让你和地球上的大多数人都不一样。那些不具备精通情绪品质的人,无法对一切如是保持当下。他们像一个三岁的孩子那样从感受中逃开。他们像之前的你那样害怕被情绪感受所吞没。难怪监狱里有70%到80%的犯人都犯过毒品或酒精相关的罪行。这些人一直在试图进行自我治疗,这样他们就可以从被痛苦情绪所吞没的恐惧中逃开。他们真正需要的是,学会如何做到情绪胜任。这样,无论生活带给我们什么,我们都有能力保持当下。我知技术的练习也能帮助你对一切如是保持当下,对每一刻的呈现的完美性保持当下。

如何知道你知道

绝大多数人主要活在自己的习惯性束缚之中。他们的决策和行动是基于自己“认为”应该做什么,或是基于情绪性的反应或心情。这时你似乎有选择,你也有意识地对自己真实,但其实并不是。你实际上是活在一种对自我的错误认知中,你看不到这一点,因为你与自己的习惯性束缚产生了很深的认同,以为那就是你。问题是,这样的生活方式会带来挣扎和痛苦。但还有另一种方法,与其依据你的习惯性束缚做决定,不如从你深处的“我知”,从内在的一致性和真实性来做决定。

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吗?你有某种欲望,过后你把它忘了,后来像变魔术一样,你什么都没做,它就显化出来了。几乎所有听过这个问题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。如果是这样,不是很好吗?如果你一生经历的所有事都具备这种“毫无费力”“在状态”的品质,你的感受会是怎样?通过学习并和实践我知技术和清晰技术这项品质将成为可能。为什么会是这样?它如何做到?

宇宙的运作是基于一项自然法则,它叫“最省力法则”。有时候,你可能会在让某事发生的过程中扮演一个角色,或者你似乎没做任何事使其发生,但它还是发生了。无论你的身体、思想和性格是否似乎参与其中,这两个纯粹觉察技术为你提供了一个将自己与“最省力法则”相校准的工具。

许多人在他们的生活中也有过这种“毫不费力”的体验,他们只是“知道”某件事,或者他们没有经过逻辑或推理就确定某件事。这种“知道”或确定来自于你内心深处。对大多数人来说,这种经历不常发生。如果真的发生了,你可能难以区分这是“我知”还是“我思”,因为基于习惯性束缚,你会怀疑此类的体验。

我们有个习惯性束缚,叫做压抑和逃避。这是人类问题的十二项成因之一,是IGO(Inner Greatness Optimizing的简称,即内在卓越优化)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我们在语言习得前做出的感受层面的决定——不充分体验有强度的情绪,目的就是尽力避免被情绪吞没。我们养成了尝试用头脑理解事物的习惯。大多数人都太习惯于依赖智力,以至于当我们从内心深处体验到“我知”时,可能就难以将其识别出来,我们会用思考或怀疑将其推翻。这导致我们无法清晰地区分“我思”和“我知”。

“我知”来自于对体验对象的直接体验,而不是来自思索或理解。可能是你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种内在知悉,后来你的职业生涯果真如你所知的呈现了。或者你遇到了某个人,你感觉到你会和他或她有某种关系,后来的事实上确实如此。这有时被称为是直觉或有预感。如果你有类似的经历,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。这就好像你看到了未来,也许事实的确如此,我把它称之为记得未来。

Read more about  –记得未来

 

精通情绪App

 

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 英语

Pin It on Pinterest

Powered by WishList Member - Membership Software